正在阅读: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元宵节!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汉服报道 / 汉文智库 / 正文

汉服商城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元宵节!

转载 三九2022/02/12 14:54:05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蜀风汉韵网 作者:蜀风汉韵网编辑部 41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


src=http___img1s.tuliu.com_art_2021_02_19_602f556653964.jpg&refer=http___img1s.tuliu.jpg




元宵节历史



   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根据道教“三元”的说法,正月十五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。  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。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,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。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,唐朝时佛教大兴,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“燃灯供佛”,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,从唐代起,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。


元宵节民俗活动


       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、舞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2008年6月,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 

src=http___imagepphcloud.thepaper.cn_pph_image_117_309_419.jpg&refer=http___imagepphcloud.thepaper.jpg

吃元宵


        正月十五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为食品,在我国也由来已久。元宵即"汤圆"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


闹花灯.jpg

闹花灯


农历正月十五是“元宵节”,此节日民间有挂灯、打灯、观灯等习俗,故也称灯节。

     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,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正月十五的“观灯”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,在正月十五晚上,街头巷尾,红灯高挂,有宫灯、兽头灯、走马灯、花卉灯、鸟禽灯等等,吸引着观灯的群众。


src=http___www.sznews.com_news_pic_2021-03_01_870f35ae-63c7-4aee-9c8b-a5293e20ea1b.jpg.2&refer=http___www.sznews.jpg

猜灯谜


猜灯谜又称打灯谜,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,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。灯谜增添节日气氛,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耍龙灯.jpg

耍龙灯

 耍龙灯,也称舞龙灯或龙舞。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,是汉代。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。华夏崇尚龙,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。

踩高跷.jpg

踩高跷


踩高跷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。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,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。

舞狮子.jpg

舞狮子


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,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,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。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,南北朝时开始流行,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

划旱船.jpg

划旱船

划旱船,也称跑旱船,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,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。

祭门祭户.jpg

祭门、祭户


古代有“七祭”,这是其中的两种。祭祀的方法是,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,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,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。

逐鼠.jpg

逐鼠

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,始于魏晋时期。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。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,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,它就可以不吃蚕了。

送孩儿灯.jpg

送孩儿灯 


简称“送灯”,也称“送花灯”等,即在元宵节前,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,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,以求添丁吉兆,因为“灯”与“丁”谐音。

迎紫姑.jpg

迎紫姑


紫姑也叫戚姑,北方多称厕姑、坑三姑。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,占卜蚕桑,并占众事。

走百病.jpg

走百病


“走百病”,也叫游百病,散百病,烤百病,走桥等,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。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,结伴而行,见桥必过,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元宵节.webp.jpg



元宵节社会影响


文化价值

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、精神、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。在物质生活层面,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。元宵佳节,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,“汤圆”与“团圆”字音相近,象征着团团圆圆,和睦相处。

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,人人参与,乐在其中。 [49]  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,人流如织,男女相遇,易于产生爱情。千百年来,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,举不胜举。

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,春节如此,元宵节也不例外。亿万国人的热情、奔放、张扬,可与巴西、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。


历史价值

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。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,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。汉明帝永平年间(公元58——75年),因明帝提倡佛法,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,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,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,是参佛的吉日良辰。


经济价值

元宵节临近,花灯、汤圆和花炮等商品生意火爆,山东省日照市“元宵经济”红红火火。  商家吹响元宵经济“集结号”2011年2月17日是元宵节,吃汤圆、品美食、看庙会,每一位市民都在努力的抓住春节的尾巴,享受元宵节中的年味。


元宵节日意义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src=http___hbimg.b0.upaiyun.com_a424b586ae1cf8f3949813f4d8ca2ba605adee3c22271-jSHCwe_fw658&refer=http___hbimg.b0.upaiyun.jpg

     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,是中国传统节日,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,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。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,到元宵节,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、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。初一给家长拜年,初二回娘家拜年。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。在这个时段,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。初五是破五,农活可以开始干,商店可以开门了。这个时段,社会开始正常运作。到了正月十五,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。所以,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(包括彼此不认识的)相互关系的意义。

图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。

已有0人点赞

二维码1.pn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